《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0-6岁儿童保健及视力检查规范(试行)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及频次、服务内容等。
1、服务对象: 0~6岁儿童。
2、服务时间及频次: 0~6岁儿童提供13次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其中,新生儿期2次,婴儿期4次,分别在3、6、8、12月龄时;1至3岁幼儿期4次,分别在18、24、30、36月龄时;学龄前期3次,分别在4、5、6岁时。
3、服务内容: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儿童常见眼病、视力不良及远视储备量不足,及时转诊干预,控制和减少儿童可控性眼病及视力不良的发展,预防近视发生。
网睿《0-6岁儿童视力防控系统》就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儿童视力档案
1.1 建立档案
记录幼儿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
记录家庭病史:记录家族中是否有人有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散光、斜视等。
既往视力检查记录:包括每次视力筛查的时间、地点、检查内容和结果。
1.2 档案管理
电子化管理: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方便信息的录入、存储和查询。
动态更新:每次检查和干预后及时更新档案信息,保持档案的最新状态。
二、眼部检查
2.1 定期筛查
新生儿期检查:出生时进行眼部健康检查,排除先天性眼病。
婴儿期检查:在3个月、6个月、8个月和12个月进行视力筛查,关注视力发育情况。
幼儿期检查:在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进行视力筛查,关注视力发育情况。
学龄前检查:如在4岁5岁和6岁进行视力检查,确保在进入学校前视力正常。
2.2 具体项目
视力检查:使用视力表、眼底照相等工具检测视力。
眼位检查:如斜视检查,观察眼球是否偏斜。
屈光检查:如检影验光,检查是否有近视、远视或散光。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
3.1 数据收集
多渠道数据收集:包括医院检查结果、学校视力筛查、家庭自测等数据来源。
标准化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录入时统一格式,方便后续分析。
3.2 数据分析
趋势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数据,分析视力变化趋势。
风险评估:识别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视力问题的儿童,进行重点监控。
效果评估:评估视力干预措施的效果,调整防控策略。
3.3 报告生成
定期报告:生成月报、季报和年报,汇总视力健康情况。
个体报告:为每个儿童生成个性化的视力健康报告,供家长参考。
四、电子回执
4.1 检查通知
预约通知:通过手机APP推送等方式提醒家长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
检查结果通知:检查后及时将结果以APP推送等方式发送给家长。
4.2 回执确认
电子签名:家长在接收检查通知和结果后进行电子签名确认。
反馈机制:家长可以通过电子回执系统对检查结果和服务进行反馈,提交建议和意见。
五、异常登记
5.1 异常发现
异常筛查结果:如发现视力低于正常标准、屈光不正、斜视等问题。
症状记录:记录儿童出现的视力异常症状,如看东西模糊、眼睛疲劳等。
5.2 异常处理
转诊机制:将有视力异常的儿童及时转诊到专业眼科医生处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个性化干预计划:制定针对性的视力矫正和治疗方案,并定期跟踪随访。
5.3 异常档案
详细记录:将每次异常发现和处理的详细信息记录在儿童视力档案中。
长期监控:对视力异常儿童进行长期监控,定期复查,确保视力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网睿《0-6岁儿童视力防控系统》通过建立详细的视力档案、定期眼部检查、数据管理与分析、电子回执和异常登记,形成一个闭环管理体系,将儿童预防近视关口前移,为有效降低儿童近视率提供障。
相关文章:卫健委发布2024年版近视防治指南,《学生视力筛查与防控系统》及时响应